家长的行为
家庭诸因素最终都要转化为家长对子女有意无意的教育行为或教育要求。家长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通过自己的语言、行为习惯、性格、态度转化为对子女潜移默化的感染力量,也通过说理和示范,影响到子女的抱负、志向、交往、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由于家长与子女朝夕相处、利害相关,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期望、教育要求对子女个性发展的影响很深刻
1.家长的学习行为
个合格的家长不是天然形成的。在对儿童的教育中,家庭教育为重中之重,
然而家庭教育在全国都是一大难题,目前有90%以上的家庭不懂得或不完全懂得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因为父母教育方法不正确造成孩子逆反心理的情况极其普遍。因而,做一个明智的父母,应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理论
家长的学习行为主要指家长为提高抚养和教育子女质量而有意识地在思想领域、认识领域、言语和行为领域不断地反思、纠正和提高自己的一系列的活动。家长的学习行为是教育好子女的重要前提。现在的社会在各方面都发展迅速,日新月异。家长如果不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也必然使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我国家庭教育专家、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本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普通工人。他用20年的生命探索出赏识教育,不仅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留美硕士生,而且改变了成千上万孩子和家庭的命运。他被尊称为“赏识老爸”“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他作为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成功教育的根本就在于他不断地学习,学习教育孩子的艺术。他是用心去学习,用自己的生命去探索教育孩子的途径。
2.家长的生活工作行为
在很大程度上,家长的行为是孩子行为的一面镜子。父母是孩子的首任也是终身的教师。为人父母,其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位家长不管自觉与否,其实每时每刻都在用自己的行动给子女上课,教子女怎样做人、怎样处世、怎样对待生活。孩子都会把父母的言行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们不但听父母的言,更重视父母的行。
心理学研究也告诉我们,模仿是孩子最基本的学习手段,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首先是他们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父母的言语行动、兴趣好恶、性格习惯等,往往成为孩子的模仿目标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都对儿童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国国家教委、全国妇联于1997年颁发的《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对家长的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对家长作出如下规定:树立为国教子思想,自觉履行教育子女的职责:重在教子做人,提高子女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子女遵守社会公德习惯、增强子女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关心子女的智力开发和科学文化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要适当,方法要正确:培养和训练子女良好生活习惯,鼓励子女参加文娱体育和社会交往活动,促进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引导子女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支持子女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子女的自理能力及劳动习惯;爱护、关心、严格要求子女。不溺爱、不打骂、不歧视,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要举止文明、情趣健康、言行一致、敬业进取,各方面为子女做榜样;保持家庭和睦,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学习和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及方法,针对子女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实施教育;要和学校,社会密切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