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普通话水平测试提供有效方法
——《普通话水平测试阐要》评介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我国一项大规模的国家级通用语口语测试,于1994年正式实施,在本世纪初载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国家语言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截至2012年底,已累计有4500万人次参加测试,测试人群涵盖我国境内所有省份。国家行政推动,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要特征。
经过近20年的工作实践和30余年的学术探索,普通话水平测试在实践推广和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和丰硕的成果。测试的学科体系初步形成,成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方向之一。测试实践与学术研究并行,研究反作用于测试,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又一特点。
《普通话水平测试阐要》一书不是简单的应考之书,也不是微观研究之作。该书集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于一体,为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提供了方法论。作者从历史、理论和实践三个层面切入,梳理测试演进历程,总结测试发展规律,并展示相关研究成果。该书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测试的宏观发展和微观演进,观察测试的设计、评定、实施全貌,并从学理层面探寻普通话水平测试作为语言测试之一种的独特性,从实践层面思考进而解决测试所存在的问题。
该书在 “史论”、“理论”、“实践”三个层面展开论述。史论部分,对普通话和普通话水平测试进行历史回顾,考量和探讨二者产生、嬗变和发展的历程。理论部分,探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基础理论,阐述语言测试的实质、语言测试的代系发展、语言测试的类别和语言测试质量评估等基本理论,分析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目的和类属、对象和目标、测试性质、测试活动要素。实践部分,论述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标准设计、试题结构设计、试卷编制与题库设计和评分体系设计,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和《实施纲要》进行详细解析,并对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语音评定和词汇、语法评定进行规范性探讨。该书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实践开展及学科建设、普通话教学培训以及语言测试研究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参考价值。
有学者评价该书“是一部很有特点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专著”。首先,该书三大部分内容既相对独立,又有逻辑关联。以史论为基础,以理论为先导,以解决问题为旨归,体现出开阔的学术视野。其次,作者围绕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国家行政性和学术性的双重特性展开论述,既注重历史事实,又关注学理研究;既有宏观的理论叙述,又有微观的实例分析。在理论研究中,该书没有生搬硬套现成的语言测试理论,而围绕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特点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融入现代语言测试学理论意识进行分析和阐述。再次,该书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普通话水平测试属于语言学应用范畴,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指导测试的开展。然而,作者并没有因此忽略语言本体在测试中的基础地位,在分析具体问题时充分尊重语言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性探讨。例如,在第八章测试评定部分,作者分别对轻声、儿化、文白异读、“啊”音变、形容词生动形式等常见的语音问题和 《现汉》标〈方〉词语、“语码混编”现象、“A不AB”句式、“有没有+VP”等词汇、语法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将语言本体研究与测试、教学实践相结合来阐释测试的评定标准,更有说服力和启发性。
关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作者在书中说道:“我们不能因为一些理论上的‘或然性’,而否定语言事实的 ‘已然性’,语言测试的最终评定标准,是客观的语言生活,语言生活永远高于所谓的‘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