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家庭环境
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
家庭教育是一种基本的社会教育方式,其作为一种人为的互动方式,其结果质量必然受到一系列主、客观条件和因素的影响。
家庭环境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家庭环境可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两个层次。软环境即精神氛围,是指家庭成员的文化素养,特别是家长的素质、道德品质、家庭凝聚力、家庭亲密度及组织性;硬环境是指家庭的地理位置、家长的职业和社会地位以及经济状况等方面。
(一)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指的是家庭的构成,但是这种构成不是指家庭的经济、职业、文化的构成,而是特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因家庭成员的不同配合和组织关系形成的联系和联系模式。它是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总和,表现为家庭的组成状况,其内容包括家庭的规模和类型两部分
家庭规模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以及家庭成员数量的变化,包括户均人数和人口分布两方面的变化情况;家庭类型是根据家庭成员的组成状况制定的分类标准,指的是家庭世代的构成,是从纵向的方面研究家庭结构的主要指标,包括了家庭成员之间怎样相互联系,以及因联系方式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家庭类型。家庭成员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不同结构的家庭
美国人类学家默多克把家庭划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核心家庭,又称夫妇家庭,就是只有父母与未婚子女共同居住和生活。它有三种具体形式:仅由对夫妻组成、一对夫妻加其未婚子女(含领养子女)组成、仅有父或母与子女(单亲家庭)组成。主干家庭,指父母(或一方)与一对已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联合家庭,指父母(或一方)与多对已婚子女(或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包括子女已成家却不分家。主干家庭与联合家庭又合称扩展家庭。
家庭结构不同,家庭角色、家庭功能、家庭关系、家庭生活管理等也不同。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我国的家庭结构正发生着深层的变化。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对于孩子的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凸显。儿童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二)家庭经齐状况
儿童的居住条件、生活水平对其健康状况和学习环境有一定影响。许多教育社会学和心理学者的研究证明,家庭若极端贫困、经济水准在温饱水平以下时,家长很难为子女提供正常或必要的保育和教育条件,将会妨碍儿童的身体发育、健康水平和智力发展;贫困的家庭环境还可能造成拥挤的居住条件,导致家庭关系的紧张和儿童的情绪压抑。
在经济条件相仿的家庭中,家庭文化用品比生活用品对儿童发展影响更显著家庭中儿童单独拥有的书刊量与其语言能力的发展有显著的正相关;玩具在儿童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丰富多样的玩具如果得到合理的利用,会对儿童在智力发展、兴趣开发、社会交往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通常,低收入家庭对子女较为严厉,对孩子的责骂或惩罚较多。贫困也是影响家庭稳定的因素,造成较多的家庭矛盾,家庭气氛紧张,如父母心情不佳,以消极情绪向孩子发泄造成孩子的压抑,或者缺少对孩子的关心,缺乏良好管教方式,或者降低对孩子的期望水平,忽视孩子的教育。家庭经济状况不好本身也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卑,若不注意引导,则会导致形成不良的人格特征。
相比之下,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比较注意对孩子的管束,要求孩子克制,强调责任感和成就,对孩子的期望水平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看重成败,成就动机高,也容易产生焦虑和内疚。
幼儿期身体发育迅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身体发育的最基本的条件,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保证。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普遍提高,家庭教育面临着因经济条件的改善而带来的新问题。电视、电脑等已经构成儿童成长必不可少的环境。大众传媒对儿童的影响日益深刻。这种影响既有利,又有弊。过长时间沉迷于大众传媒和游戏,不仅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剥夺儿童正常的社会交往,甚至会给儿童情感的正常发展、人格的形成带来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