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2010年7月29日,教育部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即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
(2)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3)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各类人才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4)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5)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提高教育开放水平,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教育规划纲要》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发展任务一一进行了阐述。
①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②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⑤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⑥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⑦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⑧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视制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我国将开展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扩大教育开放。具体要求是:①在人才养体制改革方面,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②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面,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③在办学体制改革方面,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④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管办评分制,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教育规划纲要》还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依法治教等作出了详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