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制建立的制约因素
学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一般而言,学制的建立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
首先,学制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制约。例如,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建立了初具规模的古代学校教育制度,而到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伴随机器大生产、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所带来的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学校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公立学校教育、普及义务教育、教育的世俗化与民主化等成为学校教育的显著性变化。
其次,学制的制定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反映不同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需要,为当时的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因此,在阶级社会里,学制必然会带上阶级色彩,主要表现在为谁服务和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两方面。例如,我国夏商和西周时的“学在官府”;古希腊满足统治阶级需要的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两种教育制度;资本主义国家一度盛行的双轨制等。
再次,学制的确立,还要依据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和知识水平人的身心发展既有顺序性又有阶段性的特点,是制定教育制度特别是学校教育制度的重要依据。学制中的受教育者的入学年龄、修业年限、各级各类学校的分段等都要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人一生所要经历的幼儿、童年、少年、青年等不同年龄发展阶段皆有不同的特点。近代的科学研究表明,人脑的发展及各种心理因素发展到6周岁时已能适应在学校集体环境中进行学习活动的要求,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把儿童入学年龄定为6~7岁。
此外,学制的建立还受到本国的民族传统和历史文化特点的影响。每个国家的教育制度尤其是学制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它的特点,制定或改革学制时,要注意研究本国的文化历史传统,使学制更符合本国的国情。世界上的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它们的社会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都是基本一致的,但由于各国历史传统的不同,学制就存在很大的区别,如英国的双轨制、美国的单轨制、法国的中央集权制、美国的地方分权制等。建立学制时要吸收别国的长处和特色,使本国的学制更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