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表现在教育对其他社会子系统的作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在现代社会得以加强。教育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通过再生产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科学技术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教育担负着培养劳动力的任务,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社会再生产主要依靠劳动力再生产而实现。劳动力再生产最基本的因素是教育和训练。教育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通过教育培养、训练生产所需要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级各类专业人才。教育正是通过向各种生产部门输送经过培训的更加熟练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的增长。经济效益的提高,来自劳动生产率和劳动者的精神投入两个方面。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生产技术水平及其运用的熟练程度,劳动者精神投入的大小取决于劳动者的责任心的强弱。教育和训练,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熟练程度和工作责任心,进而全方位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人力的支持。
(1)普通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潜能。民族素质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人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从古代社会到现代社会,社会生产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对文化素质的要求却逐步提高。古代社会,生产比较简单,生产中技术成分较少,对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要求较低。产业革命后,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发展,劳动复杂程度提高,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对劳动者的工作责任心有了更高的要求。研究表明,一个受过初等教育的工人可以使劳动生产率提高30%;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工人在技术创造上的积极性,比没有受过同等教育而工龄相同的工人要高4~5倍。普通教育正是通过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和增强劳动者责任心,为生产发展提供合格的工人,更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劳动力背景,进而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日本经济的迅速复苏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2)职业和专业教育直接生产劳动能力,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力的支持。马克思指出,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职业教育或专业教育旨在传授从事某一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技能,提高人的劳动力,使教育生产劳动能力。对于劳动者个体来说,通过教育和训练,他的劳动能力的增强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①提高生产者对生产过程的理解程度和劳动技能技巧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据苏联的一些经济学家统计,一个熟练工人接受1年的科技文化教育,比工人在工厂工作1年,平均能提高工作效率1.6倍。
②能合理操作、使用工具和机器,注意对工具、机器的保养和维修,减少工具的损坏率。只有懂得工具和机器原理、性能的人,才能合理地使用它们。教育为劳动者提供了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或专门知识,至少是培养了劳动者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工具,使他们懂得不科学地使用工具可能带来的危害。因此,一般地说,工人的文化训练程度与工具的损坏率成反比。
③提高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缩短学习新技术或掌握新工种所需的时间。通过教育,个人获得的不只是具体的知识、技能、技巧,更是一般学习能力的提高。越成功的教育,在提高一般学习能力上的作用就越大。在当代社会,提高人的一般学习能力尤为重要,它能使人较快地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工种,以适应生产高速发展变化带来的职业或工种变换的需要。
④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据统计,劳动者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合理化建议就平均增加6%。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工人在技术创造上的积极性,比没有受过同等教育而工龄相同的工人要高四五倍。
⑤提高加强生产管理的愿望与能力。现代社会生产率的提高确实需要生产者对管理的参与。教育程度的提高能使人对自己的力量更有信心,希望劳动安排得更合理和个人有更多的管理、自主权。
劳动力的再生产,不仅可为社会提供一定数量的合格劳动力去满足社会生产的扩大和发展,更重要的是能以质量的不断提高去促进社会生产的不断跃进和革新。伴随社会生产的这种发展与要求,当今的教育已摆脱古代教育一次性培养受益终生的传统模式,而代之以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这些新的教育形式,不仅可以保证劳动力与生产部门对人才数量需求的平衡,而且也可以不断更新完善、提高人的劳动能力,满足生产不断进步对人才质量的需要。教育对劳动力的再生产,可以不断地重新构建人的知识结构,提高劳动者对现代生产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