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敦育历来与文化紧密相连。文化是教育发展的肥沃土壤和源泉,教育则又是文化的丰富和完善的重要手段。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一般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价值观、规范准则、意义与符号、物质文化。狭义文化主要指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思想道德、科技、教育、文学、艺术、宗教、社会习俗及其制度规章等的复合体,包括社会客观精神文化和主观精神文化。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指一般意义上的狭义文化
1.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
社会文化类型不同,教育目标也不同。任何社会的培养目标都是社会统治阶级人才利益的集中体现,是统治阶级主观意志的产物。人的意志和决断决定于人的需要和价值取向,所以,教育目标中的主观成分越多,受文化的影响也就越大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文化是以儒学为核心的伦理型文化,反映在人才培养上则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通过修己正人,达到“明人伦”的目的。西方文化则是一种知识型文化,故主张“知识就是力量”,注重通过知识学习达到对真理的认识。
政治文化类型不同,教育目标也不同。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是官本位文化,教育目的强调培养“建国君民”的统治人才,行于民间的私学也主张“学而优则仕”。西方古代社会,政治文化最初是神本位,故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僧侣。文艺复兴之后,人本位占据社会主导地位,故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的个性
2.文化本体影响教育内容
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构成。文化传统典型地反映了民族文化特定的内涵。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创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文化传统又反过来塑造了不同的教育例如,各民族都把本民族语言作为教育内容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这充分反映了一个民族对其语言的固守和钟爱。中国古代社会长期重农抑商、追求仕途的文化传统导致教育内容主要以社会典章制度为主,很少有自然科学和生产知识。
文化发展影响教育内容发展。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的选择范围、发展速度和水平等方面。当文化发展水平很低、文化积累很少时,教育内容的选择范围就很小。反之,文化发展水平越商、内容越丰富、发展速度越快时,教育内容的选择广度和深度、课程的种类和变革频率也随之增加。中国古代社会的“四书五经”几千年不变。然而进入现代社会之后,课程的内容含量、种类和变革却处在加速发展之中。
文化内容倾向影响教育内容的性质。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教育内容。中国封建社会是以伦理型为主的文化,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人伦关系,在这种文化内容倾向中生长的教育注定要把德育作为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近代教育则不同,社会批判古典教育重装饰轻实用,主张科学知识最有价值,故重智育也理所当然。
3.文化观念影响人的教育观念
文化观念指长期生活在同一文化环境中的人们逐步形成的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比较一致的观点和信念。教育观念是存在于人脑中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文化观念对人的教育观念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文化观念制约和影响着人们对教育的态度和行为。例如,同是在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大工业意识的国家便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重视人口素质的提高对其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日本、德国就是如此。相反,传统、保守的社会则把社会的发展归于政治制度的作用,因而不重视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结果必然导致社会发展进程缓慢
(2)文化观念影响着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形成。任何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都是在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孕育起来的,是其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反映。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陶行知的平民教育思想是他们所处时代社会需要的反映。西方教育史上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要求肯定人性、削弱神性的社会潮流的反映。今天,我们主张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下社会对人的发展的一种理想规定。
4.文化传统影响着教育方法和思想导向
文化传统影响着学校教育方法。中国的传统文化把读书和求教看成是获得知识、增长才能的最佳途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就是对读书和聆听先生教诲的具体写照。这种文化传统反映到教育上,便把教师的系统讲授看成是获得知识的最佳途径,把读书视为获得真知的最佳源泉。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注入也成为学校教学的主体形式。
文化传统影响着家庭教育导向。中国自古便有读书求仕、望子成龙的文化传统,这种习惯的思维定式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播篮。很多孩子自幼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主要的不是知识获得,而是行为导向。父母对孩子所进行的这些导向深刻地反映了社会文化的总体氛围对人的影响和制约。换盲之,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必须承袭既有的文化。文化影响着家长,家长影响着孩子。
总之,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无一不受到一定社会乃至一定社会的某一历史阶段存在的政治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文化、人口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是社会生活过程及其要求的反映和再现。其中,生产力是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教育虽然具有能动性,但教育的发展无论如何也不能超越它所处的特定社会,因为教育是被它所在的社会决定的,是不能孤立存在的。这种制约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承认这一点,才能把握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规律,教育自身才能得到更好发展,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