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发展是主客观统一作用的结果
影响个体发展的第四个因素是主体实践努力,即个体的自身实践努力程度或称主观能动性,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个体发展是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但个体并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的作用,而是能动地选择相互作用的时机、方式、程度等,即个体发展的过程也是个体主动参与其中并能动实践的过程。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具有认识和改造内部和外部客观世界的能力。人具有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具有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为未来发展创造条件的能力。在内外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可见,个体发展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教育如能调动个体内在的发展积极性,并得到社会各方面条件的积极配合,它就能充分发挥出促进人的发展的独特的主导作用。
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地表现为教育能促进个体社会化。个体从自然生物体到社会活动主体的变化,就是通过个体社会化过程来实现的。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社会化是个体生存和参与正常社会生活的必要途径。影响社会化的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同伴群体大众传媒、职业组织和社区等。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四个方面:接受一定社会的文化价值与社会规范;使个人追求的目标与社会要求相一致;掌握个人获得社会成员资格和追求目标所必需的技能;学会认同身份和在每一场合下自己所处的角色。
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场所,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教育促进个体意识的社会化
个体意识是指个体对于社会事物的看法和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思想。个体的意识也是其思维活动的结果。个体意识的形成受到社会文化背景和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制约。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正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着人们的社会意识。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个体观念的社会化,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个体的思想意识不是个体思维的结果,本质上是社会价值规范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个体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是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也是个体内化社会观念的过程,即是人的观念的社会化过程。在人的观念社会化的过程中,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代表一定社会的要求,能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播社会中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教育所传播的文化价值观念的系统性和深刻性,教育活动的组织性和计划性,教育形式的活泼性和多样性,使受教育者浸没在这种文化和价值观念中,帮助他们形成社会所需要的思想观念体系。教育促进个体意识的社会化特别表现为促进个体政治观念的社会化和道德观念的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