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功能的历史演进
教育功能的理论探讨是与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相适应的。中外教育史上的教育功能理论(或说教育功能观)可谓形形色色,多种多样,但在发展的每一历史时期内,对于教育功能的探讨,又有在这一历史时期内占主导地位的、并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张与流派。每一时期的教育功能理论既是对这一时期教育实践的指导思想、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又反映了该时期人们对教育功能的认识程度
(一)古代教育的政治伦理功能观
无论中国古代社会还是西方古代社会,对于教育功能的认识均具有浓烈的政治伦理色彩。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教育功能的主要指向是为政治伦理服务例如,著名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成为主宰中国两千多年的教育价值观与教育功能观。同时,在另一层面上,教育功能指向社会民众的伦理教化,而教化之目的则在于使广大民众恪守封建伦理道德,以此维系君权神授的封建统治。
西方古代社会也以政治伦理教化为教育的主要功能。古希腊、古罗马的教育均是为培养奴隶社会的统治者与保卫者服务。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为建设“理想国”而百般强调教育的教化作用,认为这种作用比理想国中的立法、理财与充实军备更为基本和重要。欧洲中世纪曾被宗教教育所统治,而宗教教育更突出地强调教育的教化作用。由于中世纪的宗教是与政权紧密结合的,所以宗教教育的功能观也是一种政治伦理功能观。
(二)近代教育的发展个体功能观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对人性、个性的强烈呼唤驱动了近代的教育变革。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近代教育的价值观、功能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能体现这种变化的理论著作首推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教育理论家斯宾塞的《教育论》。斯宾塞在这部重要的教育专著中集中论述了教育价值观与教育功能观的变革。其主要论题如下所述。
(1)批判了传统教育只重虚饰而不重实用的弊端。认为传统教育的真正作用
只在于为了顺从社会舆论,“同给儿童装饰身体一样,人们也随着风尚装饰儿童的心智”。这样传统教育的功能只不过是一种装饰功能,而无实用价值。
(2)明确主张教育目的应切合实际需要,从多方面为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做准备,认为为个体的完满生活做准备是教育应有的功能与应尽的职责。斯宾塞把完满生活分为直接保全自己、间接保全自己、抚养教育子女、参加社会政治生活和进行休闲娱乐五种活动。
(3)从实利主义的道德观、人性观出发,明确提出知识教学必须顺乎自然,重视发展儿童的心智;道德教育最普遍的原则就是进行“自然后果”的教育,重视儿童的身体健康与成长。
斯宾塞的教育理论及其所阐述的教育功能观对推动近代教育的变革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后人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功能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