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教育需要在课程与教学、师生关系、教育评价、教育管理等方面作出努力
民主的教育
民主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过程中的民主化转向,需要学校内部话语体系的根本性转换。如果说政治的民主和政策的扶持是实现教育民主的条件性保障,教育内部的民主化积极努力则是其根本性的保障。民主的教育表现为对人性的关注,发展人的个性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了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职能。因此,教育必须以人的最优化发展为目标,将民主的内涵渗透到教育活动的每一个角落,深入到每一个人的意识领域。具体说来,需要在课程与教学、师生关系、教育评价、教育管理等方面作出努力。
(1)课程与教学
教育的民主化即“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课程与教材应该多样化,教育内容要有民主、开放的精神,要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各项能力,开发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强调民主意识的渗透和学生民主意识的培养。教育的民主反对教师“一言堂”和“填鸭式”教学以及对学生的打击、束缚等不民主的做法,教学方法注重启发性、探究性真正的民主还反对一视同仁,多元和差异才是教育民主的真正体现,即因材施教。那种置学生的学习兴趣、个性差异、动机需要于不顾的教育,那种以考试分数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非人化教育”等做法则是与民主的教育相违背的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民主性价值。如课程结构体现出均衡性和选择性;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紧密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体系,大力推行校本课程开发等。
(2)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最能体现教育的民主性。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主体与客体、管理与被管理、霸权与被剥夺的关系,则难以有民主可言。民主型师生关系应该从对立走向平等和友善,教师不应该是高高在上,而应是“平等中的首席”。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体现为,师生彼此互信互爱、互相支持、互相尊重;师生交往密切,关系融洽。教师具有良好学生观和教育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性地位,发扬教学民主,是建立民主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3)教育评价。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素质、情感态度等的评价同样要体现教育民主。以往选拔性、终结性、唯智育取向的评价观需要向现代评价观转变,因为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之中。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评价的方法、技术、内容、过程等都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评价要善于发展学生的优势,使每个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激励、获得自信,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总而言之,民主化的教育评价,要求遵循发展性、多元化、动态性、差异性等评价原则。
(4)教育管理。
民主化的教育管理要实现从集中、权威、封闭式管理向参与、自主式管理转变。管理是教育,管理是服务。这首先要求依据现代学校制度,完善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进行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革。将教育体制由过去的筛选型、集权型向综合型、分权型转变,将教育结构由过去的刚性、封闭式向弹性、开放式转变。只有在学校真正被解放后,学校自治才得以在内部进行更为深入的实践,学校的民主管理才能真正变成现实,教师、学生的主体地位才会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