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由此引发了一场在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促进了教育学的发展。同时,科学的高度分化和综合的趋势日益加强,教育学也开始迅速分化和发展。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以下些较为有影响的教育理论。
1956年以来,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B.S. Bloom)建立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他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类,每类目标又由低到高分为不同的层次。在布卢姆看来,只要恰当注意教学的主要变量,就有可能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达到掌握的水平。掌握学习就是要探讨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制订相应的策略。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J.S. Bruner)于1963年出版的《教育过程》不仅直接指导了当时美国中小学的教学改革,而且也影响到其他国家的教学改革。布鲁纳提出了学科基本结构的观点,强调对学科基本结构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不论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他主张发展学生的智力,重视直觉思维;强调发现法教学、螺旋式课程编制;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赞科夫(J.B.3 aHKOB)从1957年开始,致力于小学教学范围内的“教学与发展”问题的全面的实验研究。1975年,他出版《教学与发展》一书,这是对实验研究成果的总结。书中详细阐述了他的实验教学论体系,介绍了学生在小学期间的发展进程以及学生的学习内容。通过对教学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提出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发展。他认为,在此之前,苏联的教学理论忽视了发展学生智力,因而提出了“高速度、高难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改革原则。
巴班斯基(O.K.Ba0aHcK)在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以罗斯托夫地区的普通学校为基地,创造了大面积克服留级现象的经验,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实验材料。1972年,他出版《教学过程最优化:预防学生学业不良的方法》一书,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育原理。此后,他又出版了《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并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文来阐述自己的最优化教学思想。他主张将教学看做一个系统,从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系统的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去考察教学,达到最优处理教学问题的目的。这种将现代系统论的方法引入对教学论的研究,是对教学论科学化的新探索。
教育理论领域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开创了教育理论研究的新局面。从研究的内容来看,由于教育学自身的不断分化,问题领域在不断扩大,对问题的探讨更深入。同时,其他学科的一些研究成果丰富了教育学理论。从研究方法来看,思辨与实证、定性与定量互补为用的观念已逐步落实到研究过程中,教育学的研究正不断科学化并向纵深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