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的萌芽阶段
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的萌芽阶段
还在人类的早期,教育就已存在,但作为研究教育问题的教育学,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教育间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主要停留在经验的水平上,没有形成对教育的系统理性认识,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人们称这一时期为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这一阶段所取得的教育认识成果主要体现在一些哲学家、思想家的言论和著作中。例如,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的《论语》,充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在教育指导思想方面,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即受教育者不应分贵贱、贤愚,应该有均等的教育机会。在教育的基本方法上,他主张“因材施教”。孔子还重视诱导式的启发教育,不要求学生死读书,而贵在“触类旁通”。在实行启发诱导的基础上,孔子强调必须注意“循序渐进”。关于教育的基本内容。孔子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他所用的教材多是沿用周代贵族学校所用的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对教育的培养目标也进行了阐述
在欧洲,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遗产中,也有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制度,规定了不同阶级的人的不同教育内交(哗验,如古希腊大哲学家、客观唯心主义奠基人柏拉图(Pato)的《理想国》,它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包含了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其中,柏拉图提出
无论是我国还是欧洲古代著作中所包含的这些教育思想,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的规律,只是对教育问题的闸述主要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混杂在一起,没有成为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没有成为独立的学科。所以,这个时期只能看做是教育学的萌芽阶段。这些教育思想指导了当时的教育实践,对了解当时的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些教育思想中所包含的大量科学成分,也为后来教育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